菇棚消毒后,把接過種的料袋搬運至菇棚內,進行堆垛發菌。堆垛的層次,要因氣溫高低而定,夏秋氣溫高時,堆放2-4層,料袋堆成“#”字形,交叉排放,便于散熱,并留出入行道;春冬氣溫低時,菌床應鋪上一層稻草或麥秸,堆放10—12層,上面再覆蓋塑料薄膜或草簾保溫,以提高堆溫,促進菌絲生長。
發菌管理的要點是:
一是保持溫度,定期在料袋間插溫度計,注意堆溫變化。發菌溫度以25℃—30℃為好,高于30℃時,應及時散堆,加大通風量,防止高溫燒壞菌絲,溫度低于20℃時,應設法增溫保溫。
二是通風換氣:菇棚每天通風2—3次,每次30分鐘,氣溫高時早晚通風,氣溫低時中午通風。
三是保持干燥,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以60%—70%為好。
四是光線要暗,弱光有利于菌絲生長。
五是翻堆。堆垛后每隔5—7天翻垛1次,將下層料袋往上垛,上層的往下垛,里往外,外往里垛,使受溫一致,發菌整齊。
六是通氣補氧。采用兩頭扎口封閉式發菌,在發菌早期,袋內含氧量可以滿足菌絲生長的需要,隨著菌絲生長量增大,袋內含氧量不足,就會影響菌絲正常生長。
當接種后10-15天,袋兩頭菌絲各長進料內2-3厘米時,可在菌絲生長線的后部1-2厘米處用大頭針圍繞菌袋等距離刺孔8-10個,或用削尖的竹筷由袋口往里扎孔3-4個,或將袋兩頭扎緊的繩稍加松開,利用松繩后袋口薄膜的自然張力,讓新鮮空氣進入袋內,以通氣補氧,促進菌絲健壯生長。